他的生命
只有短短22年
但他的名字
却在中国人心中代代相传
是“学雷锋纪念日”
雷锋精神永不过时
学“雷锋”
是今日,也是每日
01 他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了60多年?
雷锋,原名雷正兴
194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
02
重读雷锋日记
03
重温雷锋故事
故事2:“读书迷”
故事3: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
在沈阳车站换车时,雷锋看到一个老大嫂在那里为难。他走上前轻声问:“大嫂,你有什么困难?”老大嫂说:“我从山东老家来,到吉林探亲。在这儿换车吃饭,把车票丢了。想补票又没钱,心里着急……”雷锋忙安慰说:“大嫂,别着急,跟我来吧。”雷锋把她领到售票处,给她补了一张车票。雷锋从丹东回来,又在沈阳换车回抚顺。通过地下道时,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,拄着棍,还背着很大的包袱。雷锋赶上前问道:“大娘,你到哪去?”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俺从关里老家来,到抚顺去看儿子。”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,立刻接过大包袱,用手扶着老人,说:“大娘,我送您老到抚顺。”
在车上,雷锋同老人唠家常,问老人的儿子在抚顺做什么工作,住在哪里。“俺儿子是工人,出来好几年了。我没来过,还不知住在哪呢!”老人掏出一封信,递给雷锋,“你看看,可知道这里?”雷锋看过信上写的地址,他也不知道。但是他看出老人多么希望有人帮她找到儿子呀!“大娘,你放心,我一定帮您老找到儿子。”
火车进了站,雷锋扶着老人下了车,然后把自己的背包暂存在车站里,背起老人的包袱,搀扶着老人,穿过熙熙壤攘的人群,东打听西打听,用了将近两个小时,费了许多周折,才找到老人的儿子。进得门来,老人先不叙母子之情,第一句话就说:“不是这孩子送我,娘怕还找不到你呢。”
不久,雷锋奉命到佳木斯执行任务。当他乘车回沈阳的时候,照样扶老携幼,忙这忙那,简直成了闲不住的义务列车员。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的佳话,就这样传诵起来。
部队每年发给雷锋两套单军装,两套衬衣裤,两双解放鞋,从1961年以后,雷锋各样只领一套,其余的都交还公家,他说:“一套就够穿,破了还可以补补。”雷锋有一件夹衣,是从家乡湖南带来的,虽然又旧又破,但他也不肯买新的,洗了又洗,补了又补,还穿在身上。
每个月的津贴费,除了一些必须开支外,他只留少量的钱,买一些马列、毛主席著作和有关青年修养的书,其余的全部存入银行,分文也不肯乱花。
战友们都知道雷锋有个“节约箱”,就是用破木板钉成的小木箱。他把捡来的破铜烂铁、废螺丝钉等东西都放在里边。遇到需要的时候,他就从“节约箱”里找出来适用的东西,不用的废品就拿去卖了,卖来的钱,都全部交公。
故事5:“钉子”精神
一天,在看电影的时候,有个姓贾的小同学,在电影放映之前,发现前排座位上,有一位解放军叔叔,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书。
二天,小贾出于好奇,往前凑了凑,不禁惊喜地叫出声来:“啊!这不是雷锋叔叔吗?这么一点儿时间,你还抓紧时间看书啊!”
雷锋抬起头来:“时间短吗?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。”接着他又解释说:“时间短,可以看一页是一页,积少成多嘛。学习,就得靠抓緊时间。”接着他又有意识地问小贾:“你对学习抓得紧吗?”“抓得不紧。”小贾不好意思地回答道。
“抓得不紧可不行。”雷锋亲切地劝告小贾说,“你们在学校里学习,条件有多好,应该抓紧时间,好好学习啊!”他怕小贾片面地误解了他的话,又补充说:“当然,必要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也还是要参加的。可是,在学习的时候,就一定要认真学习。不然,时间就白白地浪费了。”
04
铭记雷锋精神
1.热爱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
2.服务人民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
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,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我要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。——雷锋
3.干一行爱一行、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
4.锐意进取、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
5.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
我们是国家的主人,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,事事要精打细算,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忧。我们要奋发图强,自力更生,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,坚决反对大吃大喝,力戒浪费。——雷锋05
告诉孩子,他们的名字都叫“雷锋”
一名小男孩在车流中奔跑,三辆私家车默契围成“三角阵”,缓缓驾驶,一路保护。待到道路安全时,市民叶女士抱起孩子送往派出所,最终安全交回父母手上。
萍水相逢,我尽力护你周全。